在日前舉行的2023世界制造業大會暨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,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學東表示,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包括制、儲、運、加、用環節,氫氣安全高效儲運是產業規模化發展的關鍵。盡管我國在氫能儲運技術上有所進展,但與美國、歐洲、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不足。
陳學東介紹,純氫儲運路線是目前主要發展的路線,包括常溫高壓氣態氫(主流)、深冷常壓或低壓液態氫、深冷-高壓超臨界氫、帶壓固態儲氫、有機液體儲氫等。在氣氫站方面,大容積IV型儲氫瓶組、高壓大流量氫氣壓縮機、緊湊型氫氣預冷器、高壓臨氫閥門尚不能自主設計制造;氫液化方面,我國大規模低能耗氫液化工藝、氫膨脹機仍存在技術瓶頸,緊湊型冷箱換熱器、深冷液氫球罐還處在開發階段;液氫站方面,我國示范應用起步較晚,液氫潛液泵、往復泵、閥門、汽化器等關鍵裝備尚不能自主設計制造;車載用氫方面,70MPa車載IV型瓶及瓶口組合閥、車載液氫瓶在國內尚處于產品樣機階段;公路運氫方面,我國亟須研發50MPa大容量IV型瓶管束集裝箱,滿足高效運氫需求。
在陳學東看來,氫燃料電池汽車與純電動汽車將長期共存、相互補充、協調發展。通過持續政策支持和投入,我國在純電動汽車領域已形成競爭優勢,產業鏈配套齊全。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條長、帶動性強,主要國家和地區出于不同發展邏輯,均在積極布局相關產業。